发布时间:
2019
-
08
-
28
【干货】沧海桑田话抖动(上)如果要评选电子工程师近20年来的最耳熟能详的专业词汇,眼图和抖动作为孪生姊妹一定在前10之列。所以业界关于抖动的论述和文章也是时常见诸各种媒体和平台。本期微信头条,小K也将就抖动测试做一个专题介绍,本期主要包括如下主题:01. 抖动研究的源起02. 抖动测试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经典理论03. 抖动测试的演进和新挑战(上)(本篇共 6000 字左右,预计需要 20 分钟,分时阅读建议浮窗观看。)抖动研究的源起抖动测试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萌芽,HP公司电信网络测试部门-苏格兰科技公司1982年在苏格兰推出了针对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体系)的第一个抖动测量仪器,速率高达E3和DS3,之后在1984年推出首批140 Mb / s抖动测试仪之一。在90年代推出针对SONET / SDH抖动测试产品和方案。事实上在同步数字传输体系(SONET/SDH)和通讯系统中引入抖动的概念主要用于评估数据包级的传输延时偏差。因此大家也可以看到经典抖动定义也来自于当年的业界巨擘贝尔实验室。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数字电路系统中的源同步时钟总线的发展,由于外部同步时钟频率渐渐成为瓶颈开始转向嵌入式时钟的串行差分总线,非常典型的就是PCI总线同步时钟频率最高到133MHz就开始转向PCIE1.0 2.5Gbps发展。由此对数字电路系统中的水平时间参数的测量也从传统的Setup/Hold或Skew测量转为水平方向Jitter的测量。在今天,抖动测试除了是很多高速串行总线和标准的一致性测试众多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同时还是针对系统级传输性能评估的重要方法,以及探究系统问题根源的重要手段。因此对抖动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无论何时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抖动测试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经典理论...